爱美剧,爱生活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徐知诰如何夺权徐知询?五代十国养嗣与嫡子的权力博弈


小美发布 2025-04-27 00:15:39 阅读 249 字数 2334
4



正所谓“皇权之下无亲情”,为了争夺最高权位,即使亲如父子、兄弟者往往也会自相残杀。其实,这规律同样适应于争夺“准”皇权的人群,他们之间的争斗,一点都不比皇室成员温柔。比如,五代十国时期南吴权臣徐知诰为了除掉弟弟徐知询,便上演一幕手足相残的悲剧。这件事,还要从徐知诰上台说起。


公元918年,吴国权臣徐温的亲生儿子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杀死后,养子徐知诰趁机接替了徐知训在都城辅政的地位。


徐知诰能以养子的身份接替徐知训辅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徐温的其他亲子年纪都比较小,而他非常孝顺,在徐温诸子中比较有威信;二是他当机立断,率兵过江平定乱局,造成既成事实。


对于徐知诰的逐渐崛起,徐温喜忧交加。喜的是,义子能力卓绝,由他来辅佐自己,当然是再好不过;忧的是,亲儿们全都不成材,若自己百年之后,家业恐将落入外人之手。然而当时内忧外患交加,正是急需用人之际,徐温却又不得不继续提携徐知诰,只是为了遏制他权势增长过快,又不能不有所压制。


对于义父的有意压制,徐知诰不是没有意见,但他懂得在隐忍中待变的道理,所以对于分配给他的任何职务,从来都没有公开表示过反对意见。不过,“有福之人不用忙”,就在徐知诰29岁时,上天给了他一个难得的机遇,让其成功地“翻越龙门”。


原来徐温执政多年后,将幕府从都城广陵搬至升州,在此地遥控朝政,并留下长子徐知训在朝处理庶务。然而徐知训是个骄横跋扈的主儿,不仅经常欺辱国君杨隆演,还对朝臣们颐指气使,行为嚣张至极,由此令重臣朱瑾愤恨难平。918年,朱瑾设计诛杀徐知训,并准备迎奉国君讨伐徐温。此时徐知诰正担任润州刺史的职务,驻地离广陵仅一水之隔,在闻变后迅速率军平叛,在诛杀朱瑾后,顺利地控制住局势。


后来随着徐温余下诸亲子中最为年长的徐知询,逐渐成年,他就想取代徐知诰成为吴国都城的辅政大臣。


徐知询理所当然的认为,我是徐温的亲生儿子,徐知诰只是一个来我家讨饭的,凭什么要他掌权!


随着年纪越来越老,徐温内心也想让自己的亲儿子继承家业,于是就不断给徐知询加官进爵,培养他的势力。一直让徐知询成为了吴国的行军司马、忠义节度使、同平章事,可以说是既有地盘又有兵权。


徐知询认为他的徐知诰不是自己父亲徐温的儿子,在掌权后多次请求代替他执掌吴国国政,而徐温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就推脱的说:“你什么都不如他。”


徐温的第一谋士、宰相严可求以及行军副使徐阶也屡次劝说徐温让徐知询代替徐知诰,但徐温认为徐知诰孝顺谨慎,不忍心让徐知询代替他,况且徐知诰也没什么大错,时机也不成熟,一直犹豫不决。徐温的陈夫人和徐知诰从小亲近,她就对徐温说:“徐知诰是在我们贫穷时就收养了的,怎么能够富贵以后就抛弃他呢?”(贫贱时养之,奈何富贵弃之),反对徐温晚年易嗣。但严可求等人为了徐温的大业,仍然坚持让徐知询代替徐知诰,劝说不已。


吴国顺义七年(公元927年),已经六十五岁的徐温感到自己越来越老,时日无多,就打算率领诸藩镇的官员人朝,劝说杨溥称帝,他想通过劝说吴国王称帝,为自己获得更大的权势和地位,同时也下定决心,趁此机会让自己的亲儿子徐知询代替徐知诰,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但一切准备就绪,将要从金陵出发去国都广陵时,徐温突然生病不能成行,于是就派遣徐知询拿着奏表去劝杨溥称帝,并让徐知询自己留下代替徐知诰处理政事。


在广陵的徐知诰提前接到消息后,知道自己要被徐知询代替了,就起草了奏表想请求出任洪州节度使,打算第二天早晨送上去。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无巧不成书,就在徐知诰刚刚写好请求外镇的奏表,还没来得及递,这天晚上徐温的死讯传来。而刚刚到达国都广陵的徐知询因为要给徐温治丧,也很快回到金陵。就这样,徐知诰还是如愿以偿地留在国都辅政。


徐知询回到金陵后,他就不断派人催徐知诰到金陵为徐温守孝,但徐知诰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脱。说自已经在广陵给徐温设了灵堂,每天都在守孝,国政繁忙,时局不稳,不能离开。


徐知询本想借着让徐知诰奔丧守孝的机会除掉他,但徐知诰就是不离开广陵老巢,让徐知询也没办法。


徐温去世后,吴国就出现了两大政治势力。一个是以金陵为中心的徐知询集团,徐知询继承了徐温在金陵的所有势力,掌握军队;另一个是以广陵为中心的徐知诰集团,徐知诰辅政,奉吴王而令天下。


徐知询和徐知诰都有想灭掉对方的想法,争夺杨吴控制权,自此,两个人就明争暗斗,开始一次又一次的角力。


徐知诰与徐知询之间的矛盾正式公开化,前者在谋士徐玠的策划下,成功地将义弟诱骗进京,并剥夺了他的全部军权。徐温即死、徐知询被废,自此军政大权全部被徐知诰垄断,俨然已成为南吴的“准皇帝”。虽然徐知询再无能力跟义兄抗衡,但徐知诰依然对其充满戒心,总想着找机会将他弄死,以绝后患。


两年后的某次宴会上,徐知诰果断出手,准备毒杀徐知询。且说,徐知诰端着一杯毒酒走到徐知询面前,虚情假意地跟他说:“为兄劝弟弟一杯酒,希望你能活一千岁。”徐知询知道义兄不怀好意,便随手取过来另一个杯子,然后将毒酒平均分开,在献给徐知诰后说道:“千岁之福不该独享,希望和兄长能各享五百岁。”



徐知诰闻言脸色大变,既不敢喝下杯中酒,又不能说明实情,一时间气氛极为尴尬。就在此时,伶人申渐高赶紧过来救场,将兄弟二人的酒杯抢过来,和倒在一起饮下,随后将两个金杯揣入怀中,笑嘻嘻地跑出处。一场风波,被伶人滑稽的表演而化解。事后,徐知诰命人给申渐高送去解药,却发现他早已中毒身亡。

知诰召徐知询饮,以金钟酌酒赐之,曰:“愿弟寿千岁。”知询疑有毒,引他器均之,跽献知诰曰:“愿与兄各享五百岁。”知诰变色,左右顾,不肯受,知询捧酒不退。左右莫知所为,伶人申渐高径前为诙谐语,掠二酒合饮之,怀金钟趋出,知诰密遣人以良药解之,已脑溃而卒。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六》。


经此一事,徐知询变得更为低调、谨慎,绝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形同消失一般,由此让徐知诰解除杀心。934年,徐知询病逝于家中。3年后,徐知诰篡夺帝位,改国号为齐。又过了两年,徐知诰恢复本姓李,并改名为李昪,同时又将国号改为唐,史称南唐。



评论


游客491515 发表于 2025-06-22 08:51:32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