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剧,爱生活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资本动机解码:一场精心策划的人力成本优化


小美发布 2025-08-02 16:34:53 阅读 66 字数 646
61



企业制造年龄焦虑的深层动机,源于对人力成本的极端控制。中年员工薪资包袱重,但企业忽略其经验价值。某重工集团老技工转行送外卖的案例,暴露出资本对技术传承的漠视。这种"弃卒保车"的策略,在干部年轻化政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更深层的算计藏在组织新陈代谢中。互联网公司员工平均年龄的数字游戏——字节跳动27岁、拼多多27岁、网易29岁——远低于中国劳动力人口39岁的平均年龄。年轻化团队背后,是人力成本优化与“职场电池”更换策略。


互联网行业的极端案例更具启示意义。拼多多员工年龄中位数29.6岁,字节跳动以27岁领跑行业,这种用人逻辑通过头部企业示范效应,迅速扩散至传统行业。某央企HR坦言:"裁老员工只需做一次思想工作,带新人却要反复填表写报告。"这种"懒政思维"导致技术迭代加速时,企业将"经验"等同于"守旧",刻意忽视老员工对行业规律、风险防控的隐性价值。



“经验溢价失效” 成为资本最好的裁员理由。当企业用“性价比”丈量人才价值时,某车企HR的私下坦白道破天机:“裁掉一个中年总监,够招三个应届生,还能省出团建经费。”但是HR却不管中年总监给公司带来的价值,中年总监工作一天的产出可能顶得上三个应届生两周的工作产出,但是由互联网带来的恶气,许多企业却不加思考的引用。现在互联网越来越衰败,多个大厂经常性出现宕机,却是传统企业的老板不了解的代价。


法律真空助长了歧视蔓延。《就业促进法》虽禁止民族、性别等歧视,却未明确提及年龄。企业以“团队年轻化”为由裁员时,某招聘平台后台数据显示43%的企业设置 “年龄>35岁自动降权” 算法,高龄求职者简历曝光量骤降6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