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皇室力量,接下来跟着木兰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一说起宫禁,我们脑子里可能马上会冒出一个词∶ 大内高手。大内高手是保护皇帝安全的重要力量。它是通俗的说法。大内高手究竟是什么人?
大内高手是皇帝身边的御林军(禁卫军)将士的俗称,御林军是最基本的宫禁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皇帝安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御林军有∶汉朝的羽林军、唐朝的神策军、明朝的锦衣卫。清入关之后,庞大的锦衣卫机构投降,所以,清朝开国之初,把锦衣卫恢复为侍卫的初始职能,不再让他们刺探情报,后来又改编成了"銮仪卫"。銮仪卫的最高负责人叫掌銮仪卫事大臣。在他的下面还有銮仪使、冠军使、云麾使等。但是并不受到重用,只负责单纯的皇家仪仗。銮仪卫下面有养马所、修车所,还有驯象所。銮仪卫的工作人员有满族人也有汉族人。清宫戏中看到的鸣鞭的礼仪官,就隶属于銮仪卫。銮仪卫的普通工作人员就是侍卫。武举录取的武进士中,有百分之四十是不用去军队的,而是给皇帝当侍卫。后来溥仪当皇帝的时候,銮仪卫名字中有一个字犯了皇帝的忌讳,所以銮仪卫就改名叫銮舆卫。
主皇帝禁卫部队的最外层,是留驻在北京周边的八旗军民。八旗组织寓兵于民,军民合一,每个旗都有自己的武装。每个旗都组织骁骑营,来保卫皇帝。但八旗大关后,迅速弱化,各旗骁骑营组织多名不副实。真正遇到战争,还得依靠护军营、步军营等。另外,清朝还有虎枪营(陪同皇帝打猎)、善扑营(陪同皇帝摔跤的)、向导处(给皇帝开路打前站的)等规模很小、职责单一的武装,在整个制度层面可以忽略不计。
禁卫军队的很大部分,驻扎在通州、丰台等地,建立了俗称的通州大营、丰台大营。因为和紫禁城最近,离皇权最近,所以这些大营控制在谁的手里就直接影响北京城政治斗争的走向。自古以来,禁卫军队都很重要,刘裕、赵匡胤等人都是依靠禁卫军篡位的。所以,皇帝很看重负责禁卫军队的大臣人选。在清朝,皇帝最看重的是领侍卫内大臣,接下来就是步军统领(九门提督)。跟领侍卫内大臣相并列的是掌銮仪卫事大臣。跟步军统领相并列的还有很多人,比如护军统领、掌管前锋营的统领,但是因为他们部队的实力比不上步军营,所以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也比不上步军统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