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剧,爱生活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唐朝国力如此强盛,为什么还要和亲呢?



摘要:和亲政策作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贯穿于汉唐两朝的历史发展,其目的并非屈辱,而是为了达成政治联盟、安抚边疆、促进民族融合,甚至最终消灭敌人。汉唐两朝和亲政策有异同,但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民族间的团结与文化交流。


  和亲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和亲作为历朝民族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历史发展有着或隐或显的影响。

  谈及汉唐,总让人心驰神往,这是中国历史上军事最辉煌的两个时代!可以说,谁敢轻易不服从领导,分分钟就被汉唐大军灭国,可谓天下无敌!汉朝之际,将军陈汤挑着敌人的脑袋,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宣帝定胡碑宣誓:“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可见汉朝的霸气自信!唐朝之际,史载“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让敌人为皇帝跳舞助兴,估计也只有唐朝能这么做!长安城门之外,有一石碑,上书“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低调奢华的炫耀!

  然而,汉唐天下无敌,却为何还会和亲呢?在很多人印象之中,和亲是一屈辱的行为,用女人换和平,非大丈夫所为!既然汉唐那么强悍,阳刚之气直冲云霄,却又何必要和亲呢?

  严格来说,和亲始于汉朝刘邦!汉高祖刘邦采用娄敬建议,以汉朝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岁送一定量的絮、缯、酒、食等给匈奴!此后,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汉武帝等,都曾采取和亲政策!如果说在汉武帝之前,汉朝打不过匈奴,所以采取和亲政策,还可以理解的话,为何到了汉武帝反击匈奴之后,却为何还要和亲呢?在此之后,最典型的就是“昭君出塞”,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为国献身,先后嫁给了匈奴祖孙三人!

  唐朝的和亲政策,也广为人知!几乎除了南诏、东北部的渤海国等之外,前后与吐谷浑、吐蕃、突厥、奚人、契丹、西域拔汗那国、回纥等周边部族,都和过亲!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和汉朝不同的是,汉朝是和亲之始,还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唐朝经历了汉晋隋等时代之后,和亲政策已经为大家所接受,所以唐朝和亲甚至比汉朝更多,真正完婚的高达16个,用了很多真正的公主和亲,即便李世民在世,唐朝最强之时,也不停的和亲!

  那么,这不免让人疑惑,汉唐为何要和亲?打不过敌人,送女人换和平,还能理解,但明明很强大,却为何还要和亲呢?其实很简单,目的很霸气,只有六个字,即:最终为了消灭!

  如果细分和亲,那么不同朝代,会有不同的目的,比如清朝的满蒙和亲是缔结一个政治联盟,辽国和西夏的和亲是结盟,还有的是安抚对方,用女人换和平,发展关系,结成军事同盟等类型,在此就不一一说明了!然而,汉唐天下无敌之后,还依然和亲,其实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消灭对方!在这其中,有两点值得关注!

  第一,短期目标有安抚、分化拉拢等目的,比如远交近攻,安抚一方打击一方等。但最终的长远目标,还是为了消灭敌人!汉朝向死敌匈奴和亲,可能是真心真意吗?

  第二,所谓消灭敌人,不是彻底灭亡,而可能是改变对方的想法,让其成为汉唐的盟友,或剪除这一势力对汉朝或唐朝的军事威胁,或直接打残等!

  总得来说,汉唐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非常灵活,不拘一格。和亲只是一个手段,只要能达成目标,怎么和亲都行!当然,到了后来,异族也知道和亲不靠谱,根本目的不是发展关系,所以汉人的中原王朝和异族和亲就逐渐没了,但周边异族反而会互相和亲,联合起来对抗汉人!

  汉唐两朝和亲的区别

  汉朝和唐朝是封建社会和亲次数最多的两个大一统中央王朝,二者和亲政策有相似也有不同。西汉的和亲,仅限于能给西汉带来威胁的匈奴和乌孙两个政权。而唐朝的和亲对象十分宽泛,有吐蕃、吐谷浑、契丹、奚等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可以说在视野和格局上比汉朝要宽广得多。唐朝的和亲不仅仅是止战,还是一种利用和亲进行文化输出的长远之举,格局也比西汉要高。

  第二个区别是,西汉的和亲,是单纯将汉朝公主嫁到少数民族地区,而唐朝虽然也是以出嫁公主为主,但也出现了翼族公主嫁到唐朝的例子。不过有一点二者是相近的,汉朝外嫁的女性身份比较复杂,有公主,也有亲王的女儿,还有王昭君这样的宫女冒牌货;而唐朝除了宗室女之外,也出现过将妓女冒充公主嫁给始毕可汗的怪事。

  汉朝和亲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连接乌孙,抑制匈奴南下,保证北方边境的安宁。而唐朝和亲的目的性就复杂得多,有出于瓦解、分化少数民族政权目的的,也有为结军事联盟或者借兵平叛的,还有利用公主去左右少数民族对唐政策的。比如唐肃宗就明白地告诉过回纥人,和亲的目的是借兵收复失地,“土地、人众归我,玉帛、子女予回纥”。当然,汉朝和唐朝身处的环境及年代不同,和亲政策有着差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总体上说,双方都是利用和亲政策来安定边疆、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和融合的。

  和亲的作用

  和亲之后,能不能达到想要的目的呢?应该说,还是可以部分实现目的的。汉朝自刘邦和亲开始,虽然与匈奴之间也有小摩擦,但直到汉武帝之前,双方在六十年中并没有爆发大的战争。这几十年的和平,使得汉朝有时间休养生息,出现了“文景之治”这第一个封建社会的盛世;而对于匈奴来说,每年能从汉朝得到他们想要的财富和生产资料,也促进了匈奴本身生产力的发展。

  其实和平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是珍贵的,也是必要的,西汉与匈奴的和亲,让双方有时间治疗战争的创伤,也加速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和亲公主带去的生产资料和先进的技术更多。以文成公主为例,她进藏时,带去了大量的工匠、种子和生产资料,把中原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带到藏地,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唐朝也获得了一定时期的边疆和平,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五、和亲的历史意义

  和亲相比战争,更容易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唐朝初年吐蕃曾经多次侵扰其西部边境,但是自文成公主入藏到松赞干布去世,吐蕃一直“以子婿礼”臣服于唐。文成公主去世后,唐蕃之间曾发生冲突,金城公主入藏后又竭力缓和双方的矛盾,两国的矛盾又得到缓解。

  和亲就是民族间的通婚,这本身就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同化。唐朝与回纥频繁和亲,也带动了两国人民之间的通婚。许多汉人女子嫁给回纥,也有许多回纥妇女嫁到汉族之中。这是有利于增进民族感情,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好事。那些牺牲了个人幸福,远嫁异国他乡的公主们,她们是汉人的使者,她们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换来了国家的安宁,她们应该永远被我们记住。

  历史上运用和亲政策来调节民族关系的朝代很多,尤其以汉、唐为最。通过和亲,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也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