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剧,爱生活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雍正是怎样的一个皇帝?对康乾盛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摘要:雍正帝勤政爱民,在位期间改革社会,处理内忧外患,成功稳固皇位,被赞誉为政治高手。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说起雍正,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在《步步惊心》等古装电视中经常出现他的身影,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但是历史上的雍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

  第一个要说的有便是雍正存在篡位的可能,把诏书上的“传位十四阿哥”修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对于这种说法,我个人是不赞同的。因为简体汉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推广的,虽然清朝同样使用楷书,但是和现代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清代时期的于应该是这样“於”。而且清代皇室有时写圣旨会把小篆加进去书写,再加上康熙帝的严谨,又怎么会让圣旨中存在隐患,传位诏书的书写定然不会草率。

  还有一种版本是当时的步军统领“隆科多”协助雍正篡权。据说是在康熙帝驾崩后,隆科多马上拿出“正大光明”后面的诏书,进行篡改。这种说法更是站不住脚,清朝的确有着秘密储君制度,皇帝在世时不公开储君名字,传位诏书藏于“正大光明”牌匾后面。但是历史上秘密储君的皇帝只有: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并没有康熙。所以这种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真实历史上的雍正可以说是最勤劳的皇帝之一了,在登上皇位之后,没有没得手的地位冲昏头脑,反而像一个奋斗青年一样,勤政。雍正每天平均的睡眠时间不足四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批阅奏折。批阅奏折十分认真谨慎,据说有的奏折的朱批可达上千字,比奏折本身的字数还要多。雍正在位13年,一共处理了奏折192000件,每天的朱批字数可达8000字,也意味着他每天得看好几万字的奏折文章。而且日复一日地坚持,这份毅力和恒心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问题二,政敌兄弟们的故意刁难。

  对于刚刚继位的胤禛来说,有一件事他于情于理都必须处理好,那就是康熙皇帝的葬礼。康熙皇帝在世之时就说过,他的阿哥中有一些猪狗阿哥,担心自己百年以后会发生齐桓公那般之悲剧。胤禛清楚,倘若父皇之葬礼有些许差池,他自己就成了父皇口中的“猪狗阿哥”,就是不懂孝道的品行不端之人,这样的人何德何能君临天下?

  胤禛清楚这一点,对手们也心知肚明,所以开始故意刁难,从中作梗。率先发难的就是老九胤禟,胤禟面对新君竟然“箕坐”,毫无人臣之礼,胤禟的母亲宜妃郭络罗氏也在胤禛面前大摆架子,其目的就是分散胤禛注意力,甚至激怒胤禛处罚自己,好让胤禛落下父皇前脚刚走,胤禛后脚就对兄弟们大开杀戒的恶名。面对胤禟的挑衅,胤禛以大局为重选择隐忍。

  对于胤禛继承皇位,心理失衡最严重的就是老十四胤禵,此时他人在西北,乃是负责抵御西北叛乱的“大将军王”。在胤禵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假象,父皇委任自己为大将军之根本目的是要传位于己,实际上,康熙皇帝在其生命无恙之时,从来没有表态甚至是暗示过要传位于谁,所谓的“是要”和“应该是”都是当事人的意度罢了。

  对于新君胤禛来说,让这样一位政治立场与自己极其对立的兄弟掌握西北军政大权,显然是不可以的。因此胤禛以为父奔丧为名,以宗室延信顶替胤禵大将军一职,同时密旨年羹尧据守西北,以防止“万一”之情形发生。这应该是胤禛第一次对年羹尧委任,而且一上来就是重任。

  被解除兵权的胤禵心里更是不爽,在返京途中给皇兄写了一封“请示信”,问胤禛我到京城之后是要先参拜新君以恭祝,还是先给父皇祭奠以哀恸。这哪是什么“请示信”,分明就是让胤禛难堪。面对自己的这位耿直兄弟的刁难,胤禛还是选择隐忍不发作,只是明确指示胤禵先祭奠父皇,至于是否需要参拜新君,你自己看着办。

  实际上,胤禟与胤禵的不理智行为仅仅是耍耍小性子而已,对于胤禛并不会造成什么实质性影响。相反,他二人的种种不合规之行为,却能够给胤禛留下藐视新君的把柄。果不其然,胤禛仅以“退一步海阔天空”化解了危机,而他二人却成了目无君上的千古罪人。很多时候,考察一个人的能力高低与否,仅需通过一二件小事便可知其大概,尤其是在逆境之中或较量之时,水平之高低,一测便知。

  胤禛就这样一边与对手们周旋,一边有条不紊地依照程序,进行父皇的风光大葬。胤禛心里早已盘算好了,别看你们现在蹦脚撒欢,僭越造次,待到父皇下葬之时,我新君登基之后,就是尔等受苦之时。

  问题三,内忧与外患并存。

  上述两点问题主要是内忧,此外还有一个重大外患,那就是西北叛乱尚未完全平定。此前康熙朝,胤禵为大将军王时,西北叛乱已经基本控制,只是尚未取得最后胜利。前文所述,胤禛上位之后,因政治立场问题,以宗室延信取而代之。但是延信其实也只是个过渡,原因是延信为“八爷党”人,这就决定了延信不可能真正得到领兵之机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年羹尧登场了。

  年羹尧多年扎根西北,军政两界都很政绩卓著,确实是一位难得之人才。再加之,胤禛在封亲王后,年羹尧所在汉军镶白旗佐领划分给了胤禛,成为主属关系。此外,年羹尧的小妹嫁胤禛为侧福晋,他们之间又多了一层郎舅关系。基于以上原因,胤禛认为年羹尧是一位可用和能用之人。

  在此之前,皇位归属尚未明确之时,年羹尧采取左右逢源,多方靠拢之策略,以保改朝换代,自己能够屹立不倒,所以在胤禛登基之前,年羹尧并没有实心实意的跟着胤禛。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胤禛登基继承皇位,而且主动送来“橄榄枝”,这种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年羹尧自然不会错过这送上门来的好机会,迅速摆明政治立场,成为皇帝的有力支持者。胤禛见年羹尧已经完全为己所用,就启用年羹尧主管西北军政,而将延信调职为西安将军并晋封贝勒,明升暗降解除了延信的实权。如此一来,西北军政几乎已经被胤禛掌控,西北准噶尔叛乱也被如期平定。

  事实证明,年羹尧的启用确实是胤禛剑走偏锋的高招。次年,罗卜藏丹津伙同准噶尔的再次叛乱,正是年羹尧力挽狂澜,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凯旋归来。这次胜利标志着胤禛继位之初的外患被完全平定,这对于胤禛皇位之稳固,起到了关键作用。上文所述,不过是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上位伊始政治手腕高明之缩影。尽管仅仅是缩影,但足以看出胤禛在处理危机问题之时,方法得当且有条不紊,进退自如且不失尊严,更重要的是,想要达到之结果与目的,无不达成,将一切危机化于无形,此等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能力并不是谁都做得到。

  看来“玩”政治还得是胤禛,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即便是胤禛没当上这个皇帝,相信他的下场绝不会如胤禩等人那般凄惨。谁高谁下,看来已见分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