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剧,爱生活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堂堂宰相司马光为何会跟一个女子过不去?



摘要:元丰八年,司马光任宰相后重审陈年旧案,引发关于阿云案件的猜测,但最终证实司马光并未处死阿云,而是基于“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宋朝刑律明确禁止对已判决案件追改。阿云案反映了宋朝法律的人性化及“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严格执行。


  元丰八年,劳苦功高的司马光总算是熬成了宰相。他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一桩陈年旧案翻了出来,将原本已被宣判流刑的凶杀案嫌疑人重新提审,并以新法量刑将其处死。要知道,此时距离案发已过了十多年,而且嫌疑人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乡下女人阿云。那么这位阿云是谁呢?堂堂宰相司马光为何跟一个女人过不去?感兴趣的读者和木兰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原以为事情会就此结束,谁知十八年后这桩旧案又被重新翻出来。宋神宗驾崩后,哲宗上台,司马光得以被启用。在司马光升任宰相以后,“谋杀已伤,案问欲举自首者,从谋杀减二等论”的敕文遭到了废止。

  那么,这一敕文的废止,与阿云又有什么关系呢?

  显然,这条规定里的情况与阿云的案件如出一辙。于是,有不少网友大开脑洞,对这起旧案进行了猜测。不少人说,司马光派人将阿云抓了回来,重新宣判了对她的惩治,将阿云打入死牢问斩云云。

  在这里,笔者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阿云是不会死在司马光手里的。一切关于司马光重审旧案,将阿云提审并处死的猜测,全都是胡说八道。提出这些假设的人,从最根本上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大宋刑律“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

  说到这,可能不少朋友会疑惑,难道宋朝的刑律里也有“法不溯及既往”这一条吗?学法治的朋友知道,“法不溯及既往”的源头可追溯到古罗马。虽然并不是中国法治首创,但随着法治的健全我国古代也发展出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汉律明确规定:“犯法者,各以法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也就是说,在处理一个犯罪嫌疑人时,要以他犯法时的律令为基准,不能以他犯法之后修改的律令为基准。若无这项原则,可以想见的是,某年新帝登基大赦天下,第二年因司法量刑改革将一众被释放的囚犯全都抓回来“咔嚓”,这种做法会引起多大的社会动荡?

  到了宋朝,“法不溯及既往”这一基本原则非但没有遭到废止,反而还变得更加详细。西宁市年,宋朝的司法机构在皇帝的批准下,施行了一套全新的“刑部敕”。

  在新法出台的过程中,宋廷同时对外宣布:“未降新敕日前已用旧敕与夺之事,并不得援引新敕追改。”这句话不难理解,其实就是“即日生效”的意思。如果是新法生效之前的犯罪行为,一律以原来的法令进行量刑;那些在新法施行后的犯罪行为,才以新法进行量刑。

  建中靖国元年,两名刑部官员在审理案件时,依照“元符编敕”里面的具体条目,对曾经使用“旧条”进行判决的案件做出改判。例如,那些被刺面的改为编管。周鼎、许端卿兢兢业业地在几天内处理了许多旧案,然而却吃力不讨好,受到谏官的弹劾。

  “久来条制,凡用旧条已断过,不得引新条追改。今已用元丰旧条断过编配人,乃用刑部看详新条改正。鼎为刑官,尽以元丰之旧条为重法而改之。命下删改之日,奸人舞弊,显属挟情乱法,伏望早降睿旨,黜责鼎等。”谏官所秉持的准则,正是“法不溯及既往。”

  最后,这两名官员吃力不讨好,连降三级。

  南宋庆历元年,《庆元条法事类》里的相关条目变得更加完善:“即应事已用旧法理断者,不得用新法追改。”不过,这里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可不在此考虑范围内。新法令在颁布后且已生效,犯罪行为还没有进入到调查阶段(例如一些还没有立案的事件),或是犯罪行为压根就没暴露的情况下,司法机构是可以直接使用新法而不是旧法的,即便犯罪事实出现的时候新法还没有出现。不过,即便如此,也得依照“就轻不就重”的守则。

  也就是说,在量刑的过程中,要酌情宣判,二者取其轻。从这里我能看出这一时期的法律已经相当人性化了,量刑的目的不是为了虐待,而是为了惩处。所以说,站在法理的角度来看,不论司马光升为宰相以后,将当朝例律修改成什么样,都与此前判决的阿云案没什么瓜葛。而且,在史料中我们只能找到司马光废除了“谋杀已伤,案问欲举自首者,从谋杀减二等论”的条目,这些文字里根本没有提到阿云其人。

  不过,倘若司马光生于明朝,那么,他是非常有可能做出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的,而且会得到法律的支持。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明朝的法律制度并不符合社会发展,反而出现了倒退。

  《大明律》规定:

  “凡律自颁降日为始,若犯在已前者,并依新律拟断。”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明朝的司法机构是可以翻旧账的。一旦朝令夕改,那么,明朝的司法机构便会开始重新审理一些旧案。不过,明朝的基本法是相对完善的,所以倒没传出朝令夕改翻旧账,上午判嫌疑人无罪下午便将其斩首示众的情况。不过,不论如何大明王朝的这一原则直接推翻了已经成型的“法不溯及既往”原则,这是与我国的法治文明相悖的。

  既然阿云的故事发生在宋朝,所以并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说,被判处流刑的阿云在服刑完毕后,完全有可能回到正常的生产生活中,走完属于自己的一生。阿云的境遇无疑是可怜的,所以现代人在对她产生同情的同时,难免会抨击被造谣者抹黑的司马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