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是明朝正德年间的权宦,权倾朝野,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最后为何会被明武宗下令凌迟处死?下面木兰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刘瑾之所以会被凌迟处死,表面上是因为刘瑾‘私藏兵器,意图谋反’。但实际上,刘瑾倒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同时站在了皇权、宦官集团、文官集团的对立面。而这三股力量,恰好是明朝政坛上最强大的三股力量。同时与这三方为敌,刘瑾自然必死无疑。
刘瑾之所以会同时得罪这三股势力,其实还得从头说起了。
刘瑾生于明朝景泰年间,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所以随刘顺姓刘。就在刘瑾入宫一年之后,京城便发生了那场著名的夺门之变。原本被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明朝的皇位也重新传回到朱祁镇这一脉。
七年之后,朱祁镇去世,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继位。这一年,刘瑾14岁。朱见深在位二十三年,这期间刘瑾在宫中一直都是一个普通宦官,没有任何权势可言。
纵观刘瑾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刘瑾之所以会得势,主要是因为他得到了朱厚照的信任,一度成了朱厚照在朝堂上的权力代言人,所以能够掌握大权。但后来,刘瑾没能搞清楚自己的情况,作恶太多,而且将所有人都推到了对立面,这才使他落得个被凌迟处死的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