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剧,爱生活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贞观之治的不足之处体现在哪里?



摘要:贞观之治虽然辉煌,但唐太宗的不足体现在施政问题上,如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以及贞观中期后的社会舆论变化和批评减少。


  贞观之治固然辉煌无比,但是唐太宗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不足,那么贞观之治的不足之处体现在哪里呢?今天木兰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贞观时期的初唐处于帝国的上升阶段,贞观之治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唐太宗本人施政的问题上。

  按照儒家经典教义来改造皇帝,自王莽死于乱刃之中以后,就成了儒家知识分子们退而求其次的理想。明君唐太宗,正是这种理想的产物。这种改造与被改造,其实是从玄武门事变后开始的。事变后的太宗急于获得社会舆论的认可,自然就和怀有“内圣外王”理想的儒家知识分子们一拍即合。这种结合,一开始就有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特征。

  魏征所说是贞观中期的情况,魏征之后,这样正直的声音就少多了。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充容徐氏上疏批评时政:“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丘之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等等。这些批评的存在,是全面了解贞观时代的重要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