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剧,爱生活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清朝时期的每个亲王享受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吗?会有区分吗?



摘要:清朝亲王享有仅次于皇帝的待遇,经济收入、护卫仪仗、妻妾人数、子女封爵等方面均有特殊规定,且受皇帝亲密度影响;亲王去世后,葬礼和墓葬规格也高于其他爵位。


  贵族的生活总是让人羡慕,毕竟他们吃喝不愁,那么清朝时期的每个亲王享受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吗?会有区分吗?其实,只有和硕亲王是清朝爵位中的最高爵位,其身份地位和待遇基本是仅次于皇帝的。

  经济收入

  清朝的爵位等级共分为十二等,按照等级的高低来说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和不入八分镇国公、奉恩辅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一二三等镇国将军、一二三等辅国将军、一二三等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

  通常能获封亲王爵位的大多是皇帝最亲近的人,不外乎是叔伯、兄弟、子侄,这些人可以说都是皇帝直系最亲近的至亲之人,因此他们的待遇当然也会非常高,尤其是经济收入方面。

  清朝的亲王和郡王看似两个爵位,实际上这两个爵位之下还有附属爵位即亲王世子和郡王长子,在经济收入方面,亲王和郡王各拿一份钱,同时他们还可以确立一个儿子上报宗人府册封为亲王世子和郡王长子,这两个附属爵位也能各拿一份钱。

  当然,这里要说一下,清朝在灭亡前,亲王只享有亲王府的居住权,没有所有权,亲王府的所有权在内务府手中。这是由于清朝的爵位传承制度,清朝的爵位传承是世袭递降,也就是每承袭一代就要降一级承袭爵位,除了已获得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不用世袭递降的传承爵位。

  因此比如亲王去世了,他的子孙后代传承下去就不再是亲王了,如果失去了王爵,王府就会被内务府收回重新分配给其他新封的亲王居住使用,所以清朝亲王居住的王府可以称为是铁打的王府流水的王爷。

  护卫仪仗

  在出行的护卫仪仗方面,亲王也是仅次于皇帝的待遇,按照清朝规矩,亲王的仪仗队中持吾仗、卧瓜、骨朵、立瓜的各四人,持红罗绣五龙曲柄盖一人,持红罗绣四季花伞、红罗销金瑞草伞、红罗绣四季花扇以及青罗绣孔雀扇各两人,持棋枪十人,持大纛和持条纛各两人,持豹尾枪、仪刀各四人,还有六匹马,外加前引十人,后从六人,可见亲王正式出行一次的标准就至少需要六十三人扈从。

  这是一般亲王给礼定的规格,还有一些亲王与皇帝关系亲近,会受到特殊照顾,皇帝会允许再提升护卫仪仗的规格。

  还是拿雍正的十三弟胤祥举例子,雍正曾经觉得胤祥的仪仗出行规格不够气派,特意给他增加了17名护卫,还增加了一些仪仗,使得胤祥的护卫仪仗远高于一般亲王。因此亲王的护卫仪仗是有标准,但是具体待遇也是看和皇帝的亲密度有关系。

  妻妾人数

  亲王的妻妾人数和称号也是与众不同的,清朝的规矩只有亲王、亲王世子、郡王、郡王长子的嫡妻可以被称为嫡福晋,高级的小妾也就是侧室被称为侧福晋,郡王爵位往下的嫡妻只能称为夫人。

  不要以为看清宫剧中清朝的王公贵族妻子都可以被称为福晋,其实那只是口头称呼,而亲王嫡妻和侧室的嫡福晋和侧福晋称号是要由朝廷册封的。

  按照《大清会典》记载,在康熙和雍正时期除了可以上报册封一名嫡福晋之外,亲王还可以上报册封两名侧福晋,亲王世子和郡王则只能上报册封一名侧福晋。

  但是到了乾隆时期这个规矩就改了,乾隆规定亲王可以上报册封四名侧福晋,亲王世子和郡王可以上报册封三名侧福晋,郡王长子和贝勒可以上报册封两名侧福晋。

  所以看看在小妾上面,亲王可以上报册封的人数就比其他爵位要高出不少。

  子女封爵

  古代的封爵都是与父亲有很大关系的,所以亲王的子女封爵也要比一般人高,是仅次于皇帝的。

  按照清朝的爵位传承制度,亲王如果没有获得世袭罔替待遇,可以和嫡妻所生的长子会被选为继承人,也就是亲王世子,在他去世后亲王世子只能承袭郡王爵位,可是承袭爵位的只能有一个儿子,清朝的亲王那么多侍妾,不可能只有一个儿子啊,那么其他的儿子怎么办呢。

  亲王除了承袭爵位的儿子之外,其他的儿子想封什么爵位就得看他母亲的地位和个人的能力水平了。

  清朝亲王嫡妻所生的其余儿子可以将来通过考封获得不入八分辅国公爵位,侧室所生的儿子可以通过考封获得二等镇国将军的爵位,一般侍妾所生的儿子可以通过考封获得三等辅国将军爵位。

  考封是清朝独有的皇室宗亲获取封爵的制度,就是朝廷每年会举行考试,亲王家的那些多余的儿子就可以报名考试,而考试项目分为满汉文水平、骑马射箭和步行射箭三项。

  这三项考试中如果三项全优就可以制定的规矩承袭爵位,比如亲王嫡妻所生的儿子,可以获封不入八分辅国公爵位,三项成绩全优就直接获封;如果成绩是两优一平,那就得降一等承袭爵位,承袭一等镇国将军的爵位;如果成绩是一优二平或二优一劣,就得降二等承袭爵位,承袭一等辅国将军爵位;如果成绩是一优一平一劣,这就得降三等承袭爵位,承袭一等奉国将军的爵位;如果成绩是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那就不用想着获得封爵了,就直接变成闲散宗室了。

  这是亲王的儿子们获得封爵的地位,亲王的女儿们也是看生母身份地位,亲王嫡妻所生的女儿会被封为和硕格格,侧室所生的女儿会被封为多罗格格,一般侍妾所生的女儿只有和亲嫁给蒙古王公贵族才会被封为格格,否则没有名号,只被称为宗室女。

  从这可以看出亲王的子女封爵地位如何,与其生母的身份地位有很大关系,不过亲王的子女封爵也要比其他爵位的子女封爵要高一些。

  节日典礼

  亲王在受封时的典礼也比一般爵位隆重得多,清朝规矩只有亲王和亲王世子受封时,皇帝才会赐予金印金册,而且都是派遣领侍卫内大臣、散秩大臣、礼部侍郎这些一二品高官为正使,内阁学士、翰林侍讲学士这些四品官为副使。

  册封的典礼很有规模,前去宣读册封的官员也都属于是朝廷高官,总之亲王的册封礼很有排面。而且其他爵位的册封礼则没有这么隆重了,包括郡王和郡王长子的册封礼都没这么隆重,都是由内阁学士或者翰林侍讲学士这些四品官为正使,然后礼部郎中或者员外郎这些五品官为副使,册封使团的官员级别就比亲王低了很多。

  亲王过寿也非常隆重,在亲王生日当天,他所在八旗中的该旗都统以下佐领以上的旗属官员全都要到王府给他祝贺并行跪拜礼,这个跪拜礼也是有讲究的,这些旗属官员必须对亲王行两跪六叩之礼,这个礼节也是区别于对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代表着亲王仅次于皇帝的尊贵身份。

  而亲王以下的爵位一般都是府属官员给庆贺生日,生日的典礼远不如亲王这般整个旗都要为其庆贺的隆重。

  朝服穿戴

  亲王的朝服顶戴也与其他王公贵族不同,清朝宗室爵位的官帽冠顶都是三层,最顶上镶嵌着红宝石,中间层镶嵌的是东珠。但是中间层镶嵌的东珠数量就不同了,亲王最为尊贵,中间镶嵌的东珠数量为八颗,这也是仅次于皇帝的数量,而东珠的数量也按照爵位高低自亲王之下每级递减一颗。

  在朝服和礼服的穿戴外观上亲王也很高级,朝服上亲王穿着的是四团五爪龙补服,礼服上亲王则是穿着五爪蟒袍。在清朝只有皇子、亲王、郡王这三级的人才有资格穿五爪的龙补服,所以清朝的亲王穿戴也更高级。

  墓葬规格

  清朝的亲王即便死也是仅次于皇帝的葬礼和墓葬规格,按照清朝的规矩,亲王去世时皇帝要为其辍朝三天,皇帝还要亲自祭奠,朝廷要赐给家属修建墓葬费用一万两白银,立碑费用三千两白银,也就是说亲王的丧葬费达到了一万三千两白银。

  下葬的时候亲王用的棺材必须是五爪龙棺,亲王的园寝占地面积规格是达到一百丈,园寝内要有飨堂五间,同时屋顶必须是青绿色琉璃瓦,看坟户要有十户。

  当然这个墓葬规格还得看亲王与皇帝的关系,还是像胤祥那样,胤祥去世后,雍正十分悲痛,不仅加恩册封他的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还特意提高了他的墓葬规格,雍正不仅给胤祥的坟墓派了看坟户,还派出了三个营的兵力驻守,并且雍正还特许胤祥墓可以修建望柱华表,胤祥墓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拥有望柱华表的亲王墓。所以亲王死后的墓葬规格也要看皇帝会不会破格恩赏提高规格。

  写在最后

  所以从这八个方面就能看出清朝的亲王待遇有多高了,而且清朝的亲王并不是每个人的待遇都相同,还要看这个亲王与皇帝关系处得如何,像胤祥这样深受皇帝喜爱和信任的亲王,所获得的待遇自然就比一般亲王还要高得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