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剧,爱生活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痴迷胶片机,热爱保温杯,片场没椅子,你不知道的诺兰导演

2020/09/09
阅读  6216

提起克里斯托弗·诺兰,许多影迷都不陌生。

这位拍出过《白夜追凶》、《致命魔术》、《黑暗骑士》系列、《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以及最新大作《信条》的英国导演,擅长玩结构、玩概念、被许多影迷亲切地称为“诺神”

 


随着《信条》的上映,关于诺兰的争论也愈发激烈。一直在尝试实验性作品的诺兰,在这部作品中玩得更大了。

 

爱他的人,在《信条》的“时间逆转”、“熵增熵减”、“时间钳形”复杂概念中如醉如痴,刷完一遍根本不够,还惦记着要二刷三刷才过瘾。

 

但也有部分影迷指责他的影片太过艰深难懂,故弄玄虚,《信条》的观影门槛过高,比较“劝退”观众。
 


在网络上,“诺吹”和“诺黑”的网友经常自成一派,口水战打得甚是激烈,惊诧了许多吃瓜群众。

这位一直在追求类型片新领域的导演,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永远穿着英式传统四件套,迷恋胶片机,怀揣保温杯,还热爱在片场当“小工”亲自上阵。

通过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一些趣闻,我们可以了解这位大导演,不为众人所知的侧面。
 

 

【顽固篇】
痴迷IMAX、坚持实拍拒绝特效

 

相信大多影迷都知道,诺兰是个胶片控。

拍摄《星际穿越》时,诺兰大概使用了4.6公里的胶片,共有8卷,如果把胶片平铺起来,开车走完大概要十分钟。因为诺兰坚持使用胶片摄影机,柯达公司为此还专门给他开设了一条生产线。

 

最近他的几部影片,IMAX摄影机的拍摄部分越来越多,由《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崛起》的几十分钟IMAX占比,到《星际穿越》长达1小时左右的IMAX画面,再到《敦刻尔克》中IMAX摄影机部分占到全片长的70%。

诺兰把几乎快消失的IMAX故事片拉回大众的视野。
 


此次《信条》的制作中IMAX摄影机开辟了全新尝试和玩法,摄影团队用约160万英尺的胶片完成了绝大部分场景的拍摄。

 

他做了很多观众前所未见的全新的尝试,不如不单单使用IMAX摄影机来拍摄,还令IMAX胶片逆向运转,倒卷拍摄。
 

《敦刻尔克》片场照,右下角的诺兰

 

在《敦刻尔克》中,为了让观众完全浸入电影,感受到沙滩上士兵的无助、空中激战的紧张,诺兰将沉重的IMAX摄影机放在了飞机上拍摄,甚至使其直接随飞机掉入水中。

 

有观众看完大呼有晕机以及被吓到的感觉,这种不通过3D技术就能达到如此震撼的效果,是诺兰一贯的追求。

真·炸飞机&真·种玉米地

 

 

除迷恋胶片以外,诺兰还喜欢实拍,很多震撼的镜头看似需要借助电脑特效才能完成,但都是诺兰实拍。
 

《星际穿越》中的机器人并非CG,而是由人手工操作

 

比如《黑暗骑士崛起》中片头高空劫机镜头,也是空中实拍士兵降落在飞机上,后与模型制作的飞机破碎的画面相结合而完成的,用到的CG镜头近乎为零。

再比如《星际穿越》中的机器人,也是制作出实体的机器人道具,再由人偶演员来实际操作的。
 


《星际穿越》中几乎所有地球上的场景都在加拿大艾伯塔省乡村完成,为此,制片部门专门种了500英亩的玉米地。
 


片中,大风吹起无边沙尘的镜头,是鼓风机吹动硬纸板粉末拍成的;无边火海是真实的火焰,玉米地也是真的烧起来。曼恩博士所在的冰冻星球,则是在冰岛拍摄的。

在《敦刻尔克》中,诺兰更是将空战镜头完全实拍处理,将IMAX摄影机安装在战斗机上进行拍摄,可谓前无古人,很可能后无来者。
 

《敦刻尔克》片场照,后排的“士兵”都是纸片人

 

在拍摄海滩上40万等待撤离的士兵时,明明可以用CG技术来“做出”40万人的效果,但诺兰却在片场放置了一排排的人形道具板。一些远景看似人很多的镜头,貌似就是这些道具板在起作用,尽显古典作风。

在《信条》中,诺兰更是将实拍坚持到底。

他带领剧组辗转七国,并不惜封锁高速公路三周、招募上千名群众演员,才最终将大剧院高燃打斗、高速公路连环追车等戏份写实展现。
 

《信条》拍摄现场,封锁高速公路三周

 

最大手笔的要数“真炸飞机”了,拍摄《信条》时诺兰买下了一架真实的波音747大型飞机,并在正常运行的机场中将其炸毁,将实拍原则,坚持到底。
 


这个场景让主演罗伯特·帕丁森都啧啧称奇,他表示“感觉就像是真的——因为它就是真的!”
 

【日常篇】
选择“落后”时代的“三无”导演

 

严谨的绅士:永远的四件套

自打有诺兰在片场的工作照开始,黑色大衣、黑色西装外套、西装马甲以及浅色衬衫就一直伴随着诺兰

自小接受英国传统教育的他,把西服当做最简单的着装方式,显示绅士作风的同时,导演的个人标签也异常显著。

诺兰对这四件套的情有独钟,可谓“风雨无阻”,无论是酷热夏天还是严寒极地,他也只不过是脱掉外套,或增加一件保温服。
 

《白夜追凶》片场,诺兰在西服外套上冲锋衣
 

《蝙蝠侠:侠影之谜》片场照,三件套的日常
 

《致命魔术》片场 多加了一层黑色大衣
 

拍摄《黑暗骑士》时,在炎热的香港也是三件套傍身
 

拍摄《盗梦空间》 有时会只穿西服和衬衫
 

拍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时,因为片场温度低所以穿上黑大衣
 

《星际穿越》冰岛片场,诺兰在西服外套里加上毛衣
 

《敦刻尔克》拍摄现场,加了一件黑色大衣
 

《信条》拍摄现场,标准四件套

 

诺兰不穿西装的照片寥寥无几,比如:

 

诺兰也有嫌热的时候哈

 

现实生活中的“三无”传统导演

 

作为一名导演,诺兰总能在电影中缔造视觉奇观,以及令观众倒吸冷气的惊叹剧情,但在现实生活中,诺兰却总显得有些“落后”。

无手机、无社交平台、无电子邮箱,这三点可以令诺兰成为一名“三无导演”。
 

诺兰难得与手机合影

 

在诸多导演都喜爱用Twitter宣传自己电影的现今,诺兰的电影永远都是靠“路透社”或官方发布。虽然拍摄期间守口如瓶吊足观众胃口,但也侧面证明诺兰对工作的专注。


不仅自己不用手机,诺兰要求在自己的拍片现场,也不能出现工作人员玩手机的情况。

 

前阵子,诺兰还闹出了片场“无椅子”的误会。
 


今年7月安妮·海瑟薇爆料,诺兰导演在片场不允许有椅子,“因为有椅子就会有人坐上去,坐着就代表没有在工作。”海瑟薇的本意是夸诺兰,没想到这番话,引起一些影评人和记者对此表示抗议。


事情闹得太大,最后诺兰团队的发言人也不得不发声明,表示诺兰自己选择不坐椅子,但从没强制过别人。
 

此前的片场照,还是有导演站着,演员坐着的情况

 

“郑重声明,诺兰片场唯一被禁止的东西就是手机(结果不是很成功),和吸烟(非常成功)。安妮·海瑟薇指的椅子,是放在在视频监视器周围的导演椅。”

 

“诺兰选择不使用他的椅子,但从来没有禁止过椅子出现在片场。演员和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坐着,事实上他们需要的时候也经常坐。”
 

【片场篇】
随身怀揣保温杯,总在现场“做小工”


西服四件套的配饰:保温杯、便携监看器

作为一位“传统”的导演,必定有一些比较传统的习惯。

诺兰比较传统的习惯,就是随身携带装着伯爵红茶的保温杯(请注意,不是枸杞!)。

在拍摄《白夜追凶》期间,诺兰因摄入太多咖啡,而决定戒掉咖啡瘾,转而由伯爵红茶代替。

所以从《蝙蝠侠:侠影之谜》开始,诺兰的片场工作照经常会见到他随身装着一个保温杯,而且分为保温杯1号和2号。

1号为带把手的保温杯,颜色不一,类型相似,可以在《蝙蝠侠:侠影之谜》、《魔道争锋》、《黑暗骑士》片场照中可见。

1号保温杯

 

2号保温杯为金属色杯身白色杯盖保温杯,无把手,从《盗梦空间》、《黑暗骑士崛起》、《星际穿越》、《敦刻尔克》,一直到最近的《信条》,诺兰依旧带着这个保温杯。
 

2号保温杯

 

《信条》拍摄现场,依然能看到2号保温杯

 

除保温杯之外,诺兰还喜欢在脖子上挂一个便携式监视器,这台型号为Casio EV-4500 Portable TV的监视器,可以连接经过改造的摄影机上,方便诺兰随时看到刚刚拍摄的回放。
 


为什么要挂这个呢?因为诺兰并不喜欢像大多数导演那样,坐在帐篷里看监视器,他认为只有与演员一同身处拍摄环境,才能更好地鼓舞士气。
 

 

在《信条》的拍摄现场,我们依然能看到诺兰导演挂着这个便携式监视器。
 


喜欢在现场“打杂”的导演
  
为了追求想要达到的视觉效果,或是给演员准确的表演感受,诺兰在片场经常自己上阵充当“小工”。

比如在《敦刻尔克》中,漫天掉落的德军宣传单就是他拿着杆子操作的,甚至是演员脸上溅上的海水,都是他亲自泼上去。
 

《盗梦空间》中亲自向囧瑟夫泼碎玻璃渣
 

《盗梦空间》中亲自推轨道帮助囧瑟夫“飘移”
 

《黑暗骑士崛起》中现场“乱涂乱画”蝙蝠侠标志
 

诺兰在《敦刻尔克》片场亲自“发传单”

 

比如在《信条》中,很多危险工作场景诺兰有时都会提前上去演示一次,让演员们实拍时也不敢懈怠。

 

《信条》片场,诺兰亲自“劫持”

 

《信条》片场,诺兰亲自被“锁喉”

 

《信条》片场,诺兰淋雨

 

《信条》片场,诺兰亲自攀爬

 

《信条》片场,诺兰亲自示范动作

 

诺兰表示,《信条》给观众重新理解动作影片的理由,也希望大家能体会到时小时候第一次看谍战片时的激动。

这类情况数不胜数,电影拍摄中,一处灯光效果、一名演员的走位,甚至是演员身边飞溅的玻璃,都是影片成败的因素。

 

诺兰的镜头语言之所以迷人,胜就胜在他对画面细节的精确把控。

 

【保密篇】
人肉快递剧本、用孩子名字做假片名

 


为保密,派专人护送剧本

2010年,《盗梦空间》在国内公映时,片尾陀螺旋转的镜头令不少观众在影院中倒吸一口凉气,诺兰式的悬念也被人熟知。

 

从短片作品《蚁蛉》开始,诺兰给故事设置悬念或反转,便成为其电影吸引观众的特点,而诺兰对电影的保密程度,也颇为谨慎。
 


在马修·麦康纳第一次接触《星际穿越》时,与诺兰的第一次见面时,3个小时里诺兰对剧本、故事只字未提,只是与马修聊起身为人父、关于孩子以及其他影片的话题,聊得马修在离开时一头雾水。

 

待马修在拍摄《真探》时,更是有专人拿着装有剧本的公文包交给马修,马修在现场看剧本的5个半小时里,送剧本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原地等待,直到马修看完,剧本又被对方带走。
 


这次《信条》男主角约翰·大卫·华盛顿第一次读到剧本时,他把自己锁在华纳公司诺兰导演的办公室中,花了整整5个小时来阅读,期间他不断地往前翻和往后翻,因为剧本实在是太难懂了……

片场用孩子名字做假影片名

除对剧本严格保密外,拍摄时期诺兰也对故事严防死守,不透露任何消息。

 

为掩人耳目,他拍摄电影时会用自己孩子的名字,给电影起个假名字。
 


如《星际穿越》的假名是取自诺兰的女儿,叫《弗洛拉的信》,而《黑暗骑士》是《罗伊的初吻》,《盗梦空间》是《奥利弗的箭》,《黑暗骑士崛起》是《马格努斯·雷克斯》。
 

《敦刻尔克》在拍摄时只有20余位核心工作人员看过剧本

 

在拍摄《敦刻尔克》时,为防止泄露造型或剧情,诺兰的剧组不允许随便出现手机,现场除剧照外,只有场记和布景师才能够拍摄现场情况,以便记录各个镜头之间的接戏情况。

 

随意拍摄照片的工作人员则会受到惩罚,曾经有一位服装部门工作人员因拍摄了一张士兵的照片而险些被开除。
 

【家庭篇】
罪犯哥哥和大神弟弟

 

拍片也要撒狗粮

如果你看过大多数·诺兰的电影,那你一定会在制片人的名单上发现一个很熟悉的名字,那就是艾玛·托马斯(Emma Thomas)。
 

艾玛·托马斯和诺兰在《记忆碎片》片场

 

两人相识于伦敦大学学院,诺兰一心想要做导演的壮志打动了艾玛·托马斯,从短片《蚁蛉》开始,艾玛·托马斯便做起了诺兰的制片人,诺兰的长片处女作《追随》获得成功之后,两人也步入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艾玛·托马斯依旧作为诺兰的左膀右臂,负责诺兰影片的制片工作,《追随》之后的《白夜追凶》、《蝙蝠侠:侠影之谜》再到最新的《信条》,诺兰与妻子的合作无间,也成为诺兰影片的质量保证。

诺兰三兄弟

如今提到诺兰,许多观众脑子里第一反应已并不是导演一个人,而是导演哥哥和编剧弟弟。
 

诺兰三兄弟(左至右依次为:乔纳森、克里斯托弗、马修)

 

与在英国长大的克里斯托弗·诺兰不同,乔纳森·诺兰在美国芝加哥长大,哥哥的英国严谨与弟弟的美式活泼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哥哥左撇子、弟弟习惯右手的方式,也让他们在创作中形成逻辑的互补。

自《记忆碎片》开始,乔纳森便开始与哥哥诺兰的合作,弟弟写,哥哥拍,两兄弟经历《记忆碎片》、《致命魔术》、《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崛起》及《星际穿越》之后,乔纳森便开始潜心于美剧的创作中。
 

乔纳森·诺兰在《疑犯追踪》片场

 

乔纳森与J.J.艾伯拉姆斯合作的《疑犯追踪》在2016年完结后,又一起开发“神剧”《西部世界》,两兄弟一起发掘潜藏在电影与电视剧中未被开发的潜力。

而他们的哥哥,马修·诺兰则有着黑暗的历史:2009年,他因一起70万美元的银行诈骗案被芝加哥警方逮捕入狱,并涉嫌在2005年因讨债不成谋杀了一个波多黎各人。

 

2009年底,马修用床单做了一条31英尺长的绳子,妄图进行一场越狱,无奈被狱警发现。2010年底,因法律条款出现问题,马修被释放。
 


随着诺兰的最新作品《信条》在中国内地热映,关于他的更多讨论可能才刚刚开始。

爱美剧tv推荐 痴迷胶片机,热爱保温杯,片场没椅子,你不知道的诺兰导演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