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剧,爱生活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真人版《花木兰》拍的不是巾帼英雄,而是超级英雄

2020/09/14
阅读  4654

投资超过2.9亿美元的真人版《花木兰》,终于在内地影院上映了。

很少有电影在上映前,就遭遇了如此严重的口碑危机。
 


海外媒体、观众和中国观众的评价,陷入两极分化的尴尬局面。

一边是在北美“烂番茄”影评网站上,《花木兰》的新鲜指数竟然高达76%,比《信条》74%分数还高。
 


另一边是受到盗版肆虐的影响,中国观众如潮水般的差评,已在社交网站上蔓延开来。

本着对影片负责的态度,特意在上映之后,去影院认真观摩了《花木兰》。
 


怎么说呢,看完捂着胸口出来,仿佛有一口老血卡在喉咙里,不吐不快。

这部迪士尼大片,真的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今天我们有一说一,谈谈这部电影到底哪点不太行,惹得中国观众有这么大的怨念?
 


一句话总结:真人版《花木兰》拍的不是中国的巾帼英雄,而是外国的超级英雄。
 

真人版《花木兰》两面不讨好

 

首先要明确一个原则,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它改编的参照物就是1998年动画版的《花木兰》。

 

而不是中国观众口口相传的民间传统故事,也不是所有人在中学时就会背诵全文的《木兰辞》。

如果打开视频网站点播动画版《花木兰》,会在弹幕里发现有个很有趣的事情,大家都在一句一句地刷《木兰辞》。

有观众甚至在弹幕里问,为什么动画片没有拍“东市买鞍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情节?
 


可以说,中国观众对于花木兰的故事印象太深了,我们对这部大片的原始期待,就是基于《木兰辞》。

遗憾的是,这版真人版《花木兰》,并没有满足中国观众的这种期待,它不仅缺乏如《木兰辞》一般的大片史诗感,也丢失了原本动画的童话感和幽默感,两面都不讨好。
 


真人版删掉了动画电影中极为出彩的“木须龙”一角,并打着“更加写实”的旗号,去掉了观众喜闻乐见的歌唱环节,并在不少推动角色转变的关键情节,做出重大调整。
 


整部电影剧情缓慢甚至有点低幼,完全不需要带着脑子就可以看懂。

对比和同档期烧脑到令人崩溃,第一遍根本看不懂的《信条》,《花木兰》简直可以做到“弃脑观影”。

《花木兰》对中国文化有什么误解?

 

从影片刚开场不久,就忍不住想问,这拍的真的是中国吗?

为什么充满了对古代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这种不适感和违和感,在花木兰“相亲”那场戏中,达到了顶峰。

身为北方人的花家老小,住在福建地区特有的土楼里,所有邻居都穿得大红大绿。郑佩佩出演的媒婆,惨白的脸上妆容丑到一言难尽,脑袋顶着夸张的头饰。

花木兰打了两斤腮红的“鹅黄妆”,连刘亦菲这样的颜值,都无法驾驭。女主角抢夺茶壶的情节,就像小丑杂耍。
 


动画版同样拍过这一幕,但拍得让人忍俊不禁,在动画中夸张一点都可以接受,但在真人版中,这种不和谐就被成倍的放大,变成了一种猎奇式的西方审美。
 


随后电影里又出现了一系列历史常识性错误:比如郑佩佩身后的对联出现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这句话出自元代的《西厢记》,而《花木兰》拍的是北魏时期的故事。
 


比如在皇宫里的贵妃们,打着欧洲贵族的洋伞,还能和大臣一起进进出出;再比如花木兰在祠堂穿上铠甲,跪拜祖宗,在祠堂这种地方,竟然挂了两排大红的灯笼。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电影里表现“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竟然真的拍了两只兔子并排跑,这一幕直接触发了很多中国观众的笑点。

怎么讲,你要这么拍也不是不行,但这句话是要说兔子吗?
 


要表达的难道不是花木兰的核心精神:谁说女子不如男吗?

还有影片一开场就提到的,女主角拥有莫名其妙的“气”,如果作为女孩,她就必须压制住“气”。
 


乍听起来,这和“星战”里的“原力”似乎有点像,但这个“臆想”出来的超能力,中国观众真的很难有代入感。

毕竟,我们想到“气”,就可能会联想到“气功”,然后会想到岔气,断气,总之这个设定让人越想越“来气”。

功夫熊猫》同样提过这个“气”,莫非花木兰是偷师了功夫熊猫吗?


说起来,《花木兰》里确实堆砌了大量中国元素,但中国人看了却觉得大写的尴尬,迪士尼是不是对中国文化有什么误解?

这里面我们要引申出一个话题,那就是“审美隔离”
 


身处不同地域、国家的人所认识到的美是非常不同的。

西方人理解的东方故事和东方审美,经常和我们自己理解的,存在巨大差别。

比如Burberry在19年春节做的“摩登新禧”广告,中国人很难从这里get到过年的感觉。
 


比如蕾哈娜穿的这个中国皇袍礼服,大家也不觉得这是东方审美,只觉得像摊煎饼。
 


请别忘了,花木兰虽然是中国的历史人物,但真人版《花木兰》却是本打算全世界上映的,并非只为吸引中国观众而存在的

普通西方人对中国的认知真的很浅,1998年动画版本的《花木兰》,可能就是他们对于“花木兰”这个故事的全部认知了。

即使拥有刘亦菲、巩俐、甄子丹、李连杰这样的顶级华人阵容,真人电影也不是一部国产片,而是一部贯穿西方式审美及价值观的,带有“中国元素”的电影。
 


这就像你去美国的唐人街吃一顿“左宗棠鸡”,美利坚人民觉得这是中华美食的代表菜,而中国人民却从来不吃这道菜一样。

《花木兰》就像是这道不中不洋的“左宗棠鸡”。

当然,对于《花木兰》这样的娱乐流水线上的商业大片,我们对其历史考究程度没必要非常严苛。
 


但把高达3亿美金的投资分出一点点,聘请几位精通中国历史文化的学术人士,担任文化顾问,少犯几个历史错误,还是不难做到的吧?
 

  花木兰为什么难以打动人?

 

关于《花木兰》,还想聊聊这部电影的角色塑造。

整体看下来,原版动画的故事框架都还在,但就是没有以往的灵魂。

女主角自带文武双全技能出场,她天生就是带“气”的,有这种超能力加持,她的角色成长就显得十分苍白——都已经完美了,还怎么成长?
 


在动画版本里,我们看到一个普通女孩和队友共同训练,突破潜力的极限,然后在一群男生里脱颖而出。

她在身体、精神、心灵上的成长算是影片的“题眼”,这也让她“巾帼不让须眉”的一面更加难能可贵。

在真人电影中,花木兰她所做的一切,只是不再选择隐藏自己的实力罢了,这实在没法引起人的共鸣。主角光环太过强大,整个故事也就失去了可信性。

敌人不仅打不死她,还会大呼小叫“女巫来了”;整个小队都要靠她一人引领,整个王朝都要靠她一人拯救,巩俐甘愿为她献身铺路,和反派boss单挑决斗,竟然轻轻松松就赢了。

花木兰不再是凭借自己努力,成为让男人都自愧不如的巾帼英雄,而是成为了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还是那种在最后关头,一人拯救了全世界的个人英雄。

电影里凤凰的图腾,取代了原版的木须龙陪伴她左右,凤凰似乎象征花木兰的某种精神,但却没有什么实质性互动。
 


凤凰来了,花木兰活过来了;凤凰又来了,花木兰找到自我了……

凤凰的戏这么多,又这么生硬,请问拍的是《X战警:中国黑凤凰》吗

 

主演刘亦菲的演技,依然没有长足的进步,尽管她接受了不少的体能训练,在动作戏方面有进步,但她的眼神依然缺乏坚毅和灵动。

面对这个拥有复杂情感变化的角色,她经常是用同一种眼神,同一种表情来表演——那就是几乎没什么表情。
 

另外,刘亦菲还是太美了,在其他电影里,美是个优点,但在《花木兰》里却正好相反。

即使刘亦菲灰头土脸地出现,你还是能一眼看出来,这肯定是个女的,还是个美女。
 

 

中国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巩俐和李连杰,在这部电影里的角色完全沦为了“工具人”。
 


尤其是巩俐的女巫角色简直是浑身槽点,既然自带那么厉害的法力,为什么还要依附反派,而不是取而代之呢?而且最后为花木兰挡的那一箭,也是莫名奇妙,你可是女巫啊,就这么被一箭射死了?
 

忠、勇、真、孝

 

真人版《花木兰》里对“忠、勇、真、孝”的诠释,也令人费解。

且不说一把古代的剑上面,为啥要刻着三个简体字这种bug吧,全片只能通过对剑上的字的大特写,来推动情感。
 

如果说电影里的“忠”和“勇”还基本符合故事情节,那么“真”就是衍生得莫名其妙。

男扮女装的花木兰,是建立在善意的欺骗之上的,这种冒名顶替和欺君罔上,本身就是“假”的,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所以在纪律森严的军营里,木兰应该死守住自己是女人的秘密,这是个核心矛盾。
 


在两版电影里,花木兰有两个重要的身份转变,隐藏自己的女儿身,还有曝光自己的女儿身。

隐藏身份,决定替父从军这场戏,动画版拍得尤其精彩。

 

花木兰在雨夜踏着雨水,默默告诉列祖列宗这个决定,背景播放着超燃的配乐,她悲壮地拿起父亲的剑,决绝砍断自己的头发。

你能感觉到,这是关乎她一家人生死的重要抉择,充满史诗感。

而在真人版中,刘亦菲拿起父亲的剑挥了挥,然后镜头直接就切到身穿铠甲要上路了,我们很难感觉到角色身份的重大转变。
 


在《木兰辞》中,花木兰始终未暴露自己的女性身份,“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而在动画版《花木兰》中国,木兰也是因为在战场上意外受伤,在医治时才被迫曝光女性身份的,这个转折比较合情合理。

 

在真人电影中,“真”这个字所代表的,其实是美国人最喜欢喊的价值观——做自己。

感觉是为了突显花木兰女性意识的觉醒,为了呼应“寻找女性自我”的时代主题,特意硬加了这么一个字。

在电影后半段,花木兰跟巩俐莫名奇妙打了一架,中了个暗器却又没死,看了看宝剑上的“真”字,直接就女性意识觉醒了:我要做自己,我要告诉全世界我是个女的!

 

然后花木兰就丢盔卸甲,真的就把上身的铠甲也扔了,头盔也不要了,甩了甩“用飘柔就是这么自信”的满头长发,甚至连长发都不梳起来,骑着马穿着鲜艳的红衣,就继续上战场了。

在战场上,这么“做自己”是有可能直接战死的,在军营里,这么“做自己”是要杀头抄家的。

无论是花木兰选择面对自己的动机,还是军队接纳花木兰女性身份的过程,都处理得太过于简单潦草。

花木兰替父从军,“孝”是推动整个故事的核心情感,本应该着重表现。

至于“孝”,很遗憾,动画片里两处木兰和爹爹的精彩互动,也不知为何,并没有出现在真人电影里。
 


动画中是木兰相亲遭遇失败,她面对父亲十分愧疚,而父亲没有责怪她,反而说:“虽然有朵花还没开,但她将是万花丛中最美的一朵花。”

结尾处,木兰献给父亲代表荣誉的宝剑和佩玉,但父亲却说“花家最大的荣誉,就是有你这么个女儿,爹爹真想你啊。”父女相拥真情流露,令人忍不住泪目。
 


而在真人版电影中,对于“孝”的描述变成了木兰拿着剑,大声读出来剑上的“孝”字。我们再没看到那么让人动容的亲情互动了。

PS ,你看过《花木兰》了吗?你觉得这部电影拍得怎么样?来留言聊聊吧!

 

爱美剧tv推荐 真人版《花木兰》拍的不是巾帼英雄,而是超级英雄

0
0